为什么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泛滥的3个真相,我国目前票据市场发展逐渐壮大,但目前社会信用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造成票据市场局面的混乱,因此,民间票据贴现市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这类专门从事倒卖票据的中介人正处于灰色地带,于其中牟取利益,游走于法律的边缘。
一、民间票据市场的发展现状
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我国的制造业和批发及零售业务获得良好的发展,各主要市场的融资需求逐年增加,从而促进票据市场的快速发展,票据的签发与承兑量已显著提高,为贴现市场创造了可观票源。截止2014年末,金融机构商业汇票未到期承兑余额10.3万亿元,比2000年末增长了21.5倍。新世纪以来,由于企业和金融机构对商业汇票承兑业务认识程度的普遍增强,宏观经济增长对票据承兑业务开展的拉动作用逐年提高。2000年以来,金融机构累计票据承兑量占GDP的比重逐年提高,由2000年的7.5%逐级提高至2012年的34.5%,票据承兑的持续稳定增长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促进了票据业务发展。
而在民间票据贴现市场中,一些办理民间票据贴现的中间人把从各种渠道低价收购的票据放在一个“有名无实”的空壳公司上,同时伪造合同,虚开单据,制造相互贸易的假象,以防止审查,然再从该企业账上周转获得贴现资金以获得差价,这就是票据贴现业务。民间票据贴现虽然对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其利益吸引了一部分人以此为业,倒卖票据,赚取差价,导致银行的存贷规模被无限放大,同时又规避金融监管,因此严重扰乱国家的金融秩序。
二、民间票据贴现融资泛滥的原因
(一)现有法律无法有效禁止空白背书
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和条件进行流转,其融资、支付结算等操作大部分通过流转来实现的。背书转让是我国《票据法》规定的一种汇票转让方式。接到空白背书汇票的后手,在急需资金需要变现时,只要在被背书人栏中填入自己的信息,并伪造相应的交易合同、单据等,在银行审查方面只要稍不注意便会对其贴现。
(二)银行的开票无节制,贴现渠道不畅通
银行是以追求利润化的金融机构,因此他们愿意尽可能的为企业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承兑和贴现业务,甚至违规操作,以赚取利润。自2000年以来,商业汇票的签发量和贴现量各以年均29.9%和38.1%的增速发展。部分商业银行为企业开出承兑汇票可能不需其严格审核。
(三)民间贴现手续简便,利率较低
民间票据贴现,一般不需要提供购销合同、单据等资料,只需要验证票据的真伪,比银行办理贴现要方便,利率相对也较低。这便给一些无购销合同、无增值税、甚至无营业执照等手续的持票人提供了好处。银行无法监管贴现资金,持票人贴现后可更改资金用途,银行等金融机构是不能随时根据市场行情自助调节贴现利率的。
三、民间票据贴现融资的弊端
(一)扰乱了正常的票据市场秩序
民间票据贴现市场是一非正规的票据流通市场,拥有巨大的涉及金额,又游离在政府监管范围之外,势必会影响扰乱正常的票据市场秩序。不利于票据贴现市场的良性发展。不利于票据贴现市场的良性竞争。不利于银行现金管理,加大银行资金风险。票据市场缺少一套完整的信用体系,无法对企业的信用程度进行衡量,以确定签发什么样的汇票。对于缺少资信支持的汇票,大量签发容易加大银行面临的风险,造成票据市场秩序的不稳定。
(二)影响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控作用
再贴现是我国中央人民银行极其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民间票据贴现资金是现金交易或游离在银行体外,完全脱离国家金融监管,在人民银行监测体系之外,直接影响了经济数据的统计监测,造成数据严重失真,导致政府和监管部门对金融形势的误判,影响了央行货币政策的发挥,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其次,由于民间票据贴现不在金融监管之内,金融监管部门无法对融资数据、票据周转速度进行准确统计监测,从而导致货币信贷政策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