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以问题为导向,以方向为方法,不偏离标的物进行设计思维重新思考。
第二、敬畏理性的力量。存在即合理,不可能的背后是可能。运用逻辑理性对头脑风暴进行恰当分析。
第三、合理认知创新难度系数:从0到1的无中生有是业态创新;从1到10的创新是架构创新或应用创新。围绕设计标的物,合理安排方能有的放矢。
第四、每一个系统都由细节构成。认知由大到小,由内至外,或反之;创新设计就没有了死角,很多时候我们思路不足是因为站得不够高,看得不够远,想得不够细。
第五、设计离不开人-产品-环境三者的辨证关系研究,在“人品环”里,以人为基准,站在环境空间的广度视野下,进行产品(包括服务等)评价、判断。“人品环”是设计的评价体系也是设计创新的起点和边界。
第六、借鉴下TRIZ科学、技术创新的理念运用到设计中来,把问题层层剥离,直达DNA,应用“基准基因创新手法”进行设计创新。
第七、学会学习的能力。学习能力是一种变通的能力,死记硬背的知识仅仅是基础,重要的是领会学习的核心:如何有效学习。努力是常态,结果不放松。
第八、设计是死的,设计是活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太多规则就成了禁锢。需要:不破则不立。
借着制造业中心形成的东风,正好实现工业设计重心从教育界到产业界的转移。随着制造业的发展,这种转移是必然要发生的,它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日本,大企业工业设计部门的工业设计师具有的实践水平;其次是自由设计师(即工业设计公司内的设计师和个人设计师);高校只是提供工业设计师苗子。我们要为这种转移作好充分地准备,对工业设计教育所扮演的角色,也要进行重新的思考和分析。
工业设计产业核心力量是:工业设计公司和企业内设计部门。尽管目前的大陆大规模的工业设计公司屈指可数,尽管有实力和眼光设立设计部门的企业尚不多见,随着制造业的深入发展,企业经营模式的逐步升级,这两股产业的核心力量必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如果从产业链的角度来思考问题,甚至可以把模型手板业、模具制造业都纳入到工业设计产业中来,因为这两个行业是由工业设计行业直接策动的。另有部分自由的个体工业设计师,也是工业设计产业的力量之一。
3. 工业设计产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制造业的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工业设计发展的阶段性。与OEM模式对应的是生产型的工业设计,与ODM模式对应的是营销型的工业设计,与OBM模式对应的是策略型的工业设计。三个阶段的工业设计产业,都会对设计师和设计服务提出自身独特的要求,与之相应的,工业设计的教育也须随之不断调整自身,产业模式是工业设计教育的真正指挥棒。现行的许多错误的教育观念,错误的课程设置,皆源于对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阶段的模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