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设计?这个问题的答案有很多。基准设计联合创始人、总设计师刘开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Design = foresee + innovate 因为预见,所以创造。”设计是一种创造活动,没有创新没有设计,培养预见、预判、预想的能力,设计师方有机会展开创新的翅膀,自由飞翔。
更更深一步的工业设计构想,会斟酌到产品的生产加工流程、材料的选择、以及在产品销售中呈现产品的特点。工业设计者必需指引产品开发的过程,借由加强产品的实用性,来使产品更有价值、更低生产本钱、更高的产品魅力和附加价值。工业设计就是对工业产品的使用样式、人系、外表造型等做设计和定义的过程。将产品的功能通过有型的样式建设性的体现,使得工业产品和人的适当的、的,甚至有情感的交流得以落成。他是一种产品与人沟通的语言,是工业产品和人之间的首要纽带,是用户体验的决定性组成部分。
2. 工业设计重心:从教育界到产业界的转移
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老一代工业设计教育工作者的贡献。70年代末80年代初,工业设计概念从国外引入中国大陆。当时的企业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工业设计师。工业设计的出现不是基于企业的需求,而是遵循着“理论先行”的模式。“理论先行”导致了“教育先行”。
“教育先行”模式导致了下列现象:一方面,高校工业设计教育空前繁荣,各地高校纷纷设计工业设计专业,招生人数也急剧增加,各种主题的工业设计研讨会、工业设计节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另一方面,工业设计产业并没有真正形成,春天并没有真正到来。工业设计公司的收费也不高。在跟一些工业设计公司负责人交流后,共同的感觉就是一个字:“累”。在广东省,工业设计服务领域内的价格战已经打响。价格战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新生的工业设计产业将会走几步弯路。
(3)策略型的工业设计
在自主品牌时代,设计将成为商业策略的一部分,设计策略将成为企业策略的重要部分(但对于设计策略能否成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尚不得而知,这需要实践去检验)。设计也许能够在这一时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如的网上售书模式。决策型工业设计师将在这一阶段涌现出来。
由于为时尚早,我们对这种策略型的工业设计认识上不可能十分清晰。但是有些趋势我们是可以估计出来的。一是,产品形象识别成为可能,每个品牌都要有自己的个性,这种个性也将体现在企业的所有产品家族成员中;其二是,设计的对象会有所拓宽。中国传统向来重有形之物,轻无形之事。事与物同等重要,缩小而言,产品和服务一样值得重视。企业不光销售产品,还销售服务。既然有产品设计,为何没有服务设计?无形之事将成为未来的设计的重要对象。再将目光向远眺望,体验设计(Experience Design)也不是没有可能。其三是,设计方法上将更加强调团队合作,团队成员将来自更广阔的领域,如哲学家、心理学家、材料专家、软件专家等等(此即Philips Design所谓的“High Design”)。
这一设计模式的口号是:“设计创造品牌和体验”。